1. 欄目導航

      首頁 > 信用知識>論社會治理中的誠信實現機制

       摘 要:社會誠信缺失是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中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加強社會誠信建設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必須依靠整個社會的力量,充分發揮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的積極作用,以構建社會誠信的建設機制:一是誠信約束機制。要堅持德治與法治相結合的原則,遵守德法結合的信用約束,建立健全法律和道德相結合的約束機制,才能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二是信用評價機制。要積極培育規范的信用評價市場,加快社會誠信評價機構、信用評價部門自身隊伍以及信用評價部門組織系統的建設,推動社會信用行業的發展和完善。三是誠信激勵機制。要不斷完善社會信用的獎懲制度,制定合理的獎懲標準和可行的定性定量指標體系,切實做到獎懲公正而恰當。要增大失信成本, 使守信守法者不吃虧,失信違法者無利可圖或得不償失。四是誠信監管機制。要充分發揮管理主體的積極作用,建立完善的社會信用聯合征信系統與政府的信用監管機制,加強行業協會的自律管理和企業的信用管理,以強化對社會誠信的監管。五是信用信息披露機制。要加快信用信息的法制化、公開化和市場化,積極推進信用信息網絡系統的建立與發展,實現信用信息的商業化和專業化的運作與服務。

        社會誠信缺失是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中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我國正處在經濟結構急劇變革的時期,各種社會問題,包括信用危機和誠信缺失現象也不可避免地會發生。對此,我們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以治理。筆者認為,加強社會誠信建設,治理社會誠信缺失,必須從建立健全一系列機制入手,以使社會誠信建設規范化、制度化,并確保其更加健康持續地發展。

        一、堅持德治與法治相結合的原則,構建社會誠信建設的約束機制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也是道德經濟;它要求各種經濟主體不僅要維護法律信用,而且也要遵守道德信用,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因此,在社會誠信實現機制的構建問題上,只有堅持德治與法治相結合的原則,遵守德法結合的信用約束,建立健全法律和道德相結合、軟和硬相配套的約束機制,才能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首先,建立社會誠信建設的道德約束機制。一是要加強誠信道德建設,確立競爭與合作的市場雙贏意識,努力形成與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健康、和諧、文明的思想道德氛圍,提高全民的信用觀念和意識,使誠信道德深入民心。二是加強傳統優秀思想文化的教育,將傳統道德中的誠信思想繼承、改造和發展,使之與市場經濟的要求相結合,形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道德規范,并在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過程中貫徹落實,為誠信社會的形成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矗三是加強信用意識和職業道德教育,尤其要加強政府公務員的誠信教育,使其自覺做到以身作則,忠于職守,廉潔奉公,取信于民,在社會誠信建設中切實起到帶頭和示范作用。同時要強化企業經營者的信用意識,樹立權利與義務相統一的思想以及信用是寶貴的無形資產的觀念,營造“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信用環境。

        其次,建立社會誠信建設的法律約束機制。法律約束機制由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規體系構成,其主要功能是對社會誠信機制的確立和實施提供法律保障。要借鑒美國等發達國家的經驗,加快立法進程,制定一套系統的規范信用活動的專門法律,明確信用主體行為的法律責任,使法律真正成為保障社會信用資源共享、維護信用關系、保護債權人合法權益、懲處毀約失信行為的有力武器,當務之急是要出臺信息使用的法律法規,解決各相關部門信用信息的對外開放問題;完善鼓勵守信、懲罰失信的法律法規;出臺建立企業和個人信用檔案的法律法規,并對信用檔案的征集與管理、記錄與使用以及評級機構與被評級對象的責任與權益做出明確的法律規定。此外,要加大信用執法力度,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切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為營造良好的誠信環境創造條件。

        二、積極培育規范的信用評價市場,構建社會誠信建設的評價機制

        信用評價是以調查、征集所得的信用主體的大量信息為基礎,運用科學的評價方法和信息處理技術,加工以信用主體資信報告為基本形式的信用產品。由于信用評價結果直接反映信用主體信用狀況的好壞,影響信用主體的切身利益,因而信用評價機制在社會誠信機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作為市場主體信用優劣的基本依據,征信產品及其廣泛運用能有效克服市場交易中的信息不對稱,增加信用交易市場的透明度,促進信用交易市場公開、公平、公正競爭。

       

      国语对白刺激精品视频|AV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2020精品国产黄片|一区二区日韩成人动漫